凌鹏:我的申万记忆——“申万前首席策略”之名,这是一种荣誉和烙印
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2006年6月的一个下午,在新员工招聘的最后一轮,时任研究所副总经理的黄老师对我说“我们现在的策略已经很强了,但我们依然希望有人能够梳理背后的方法甚至整个研究所的体系。“你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?”或许黄老师会这样“忽悠”每一个新人,但当时我确实感觉到了“使命感”。那个时候,二号线世纪大道站长期关闭,我每天下班需要步行15分钟到住所。那天晚上,我在东昌路站到住所的路上来回走了好多遍,心中奔腾着康德式“我为自然立法”的冲动。第二天,我去和领导表决心,并不只是为了一份工作。黄老师诡异地一笑,又一条“小鱼”上钩了。

此后的岁月静好!我大量翻查资料、通读申万报告库中的报告、向所内的前辈请教,做着类学院式的研究。当时研究所流传着一句话“在申万的平台上,如果三个月不出报告、一年不独走江湖、三年不出名,就基本算废了”。所以,像我这样三年少有报告、几乎没有路演的人肯定是“废掉了”。感谢研究所的宽容和大度,容许我这么一个闲人静静思考。

终于到了才情汹涌、不吐不快的时候,但是不是真的要把“它”写出来?当时研究所还专门为此开会讨论,一边主张内部使用、一边建议公布于众,双方争论不下,最后陈总大手一挥,“写!就当给整个中国证券业做点贡献”。自此,从2009年8月开始,一个月一篇深度报告,字斟句酌、每篇报告都汇集宏观、策略、行业和金融工程的合力。动用如此大的资源、一个月才一篇文章,在商业化的研究所显得如此奢侈。而我得以扬名,全赖领导的远见和无私。

2011年3月,各种机缘巧合把我推向前台,在我进入研究所五年后开始了处子秀。其实我的性格实在不适合聚光灯,公众演讲会紧张、生人在场会局促。果然,第一年就搞砸了,当年的新财富第六,成绩之差前无古人、后难有来者。随之而来就是各种诘责,难道所谓的体系真的只是盛世繁华的摆设?闲时无事,皓首穷经;临阵对敌,实无一策?那年年底,除了安抚团队,我向所内每个领域的首席讨教,大多还是支持、不应该为一时成败而推倒整个篇章。第二年我们就重回第一,我为此准备了声情并茂的发言稿,可惜当年的“新财富之夜”取消了发言环节。

2013年3月,我离开了申万研究所,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求索之旅。但是研究所一直在“体系建设”上笃行,策略部的同事陆续出了“再议—信号验证系统”、研究所也推出了“致敬,我们的市场”系列。每看到一篇,我都会阅读、点赞、转发,就像我从未离开过。

离开学校后,我在机构呆了十年,其中近70%的时间在申万。可以说,申万又将我的学校生活延续了七年。我很庆幸职业生涯的第一段在申万度过,如今别人介绍我还是冠以“申万前首席策略”之名,我认为这是一种荣誉和烙印。值此三十周年之际,我谨祝这个几乎与证券市场同龄的研究所基业长青!

作者简介

凌鹏,2006年入职研究所,历任策略研究部主管、首席分析师,先后任职东吴基金、兴业全球基金,现任荒原投资董事长。

徐克
上一篇:乘风破浪出海去 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如何谋篇布局?
下一篇: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会召开!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,推动“保交楼”工作加快落实